印刷质量问题排除指引(二)
可能成因 | 快速解决法 | 纠正方法 |
图像呈现粒状 | ||
1.墨量太大 | 1.减少墨量输出 | 1.加强油墨 |
2.油墨粘度太高 | 2.减低油墨粘度 | 2.复位油墨粘度 |
3.成形辊压力不当 | 3.重新设定成形辊 | 3.重新设定成形辊 |
所有颜色印刷色浅 | ||
1.印轴与印毡的压力太轻 | 1.增加印轴与印毡的压力 | 1.增加印轴与印毡的压力 |
油墨色泽与色样不相近 | ||
1.使用了错误的油墨 | 1.确保桶上颜色编号与工作单上相同 | 1.确保桶上颜色编号与工作单上相同 |
2.油墨流量控制不当 | 2.若有需要可增加或减少油墨流量 | 2.若有需要可增加或减少油墨流量 |
3.墨辊压力设定不当 | 3.重设墨辊压力 | 3.重设墨辊压力 |
4.墨辊被污染(清洗得不够干净) | 4.重新清洗 | 4.重新清洗 |
5.被其它油墨站油墨污染 | 5.确定图像套位准确 | 5.确定图像套位准确 |
5a.油墨排列应从浅至深色 | ||
油墨出现羽毛状或渗入邻近颜色 | ||
1.墨量输出过大 | 1.调整墨池输出量 | 1.调整墨池输出量 |
2.墨辊压力设定不当 | 2.重设墨辊压力 | 2.重设墨辊压力 |
3.图像套位出现偏差 | 3.重设图像套位 | 3.重设图像套位 |
4.油墨太稀薄 | 4.加强油墨色度 | 4.重新调配 |
油墨起皱纹 | ||
1.成形辊压力过大 | 1.重新调整成形辊压力 | 1.重新调整成形辊压力 |
2.印版与印毡的压力过大 | 2.重设印版与印毡间压力 | 2.重设印版与印毡间压力 |
3.油墨太稀薄 | 3.加强油墨色度 | 3.重新调配 |
4.印毡磨损 | 4.更换印毡 | 4.更换印毡 |